青春因热血而澎湃,梦想因使命而升华。在西安市公安局莲湖分局队伍中,“师带徒”不仅是传承,更是一场实战的淬炼。今年初入警营的一批新警,在他们师父的引领下,从懵懂走向担当。年轻的他们褪去青涩与稚嫩,怀揣从警理想,带着蓬勃朝气,意气风发走进藏蓝警营,成为莲湖公安的“新生力量”。
枣园派出所刘彦麟:在师父指尖下学“绣花”刘彦麟的从警之路,始于枣园派出所田哲的“手把手”教导。初次接触笔录系统时,刘彦麟手足无措,田哲立刻坐到身旁,手指轻点屏幕,拆解记录要点:报案时间、地点、关键细节。每一个步骤都像铺设钢轨,让新警从混乱中找到秩序。“不是理论灌输,而是实战引路。”在师父的耐心示范下,刘彦麟完成了第一份规范笔录。走出办公室,田哲的教导延伸至街头——巡逻犯罪高发地、检查监控视角,警车上反复叮嘱“遇事冷静、站位安全、先亮身份再沟通”。这些细节如铠甲加身,让刘彦麟在出警前底气十足。师父的指尖,不仅指向屏幕,更指向了责任的核心:守护平安,始于一丝不苟的积累。
经侦大队屈源浩:在数据海洋中“靶向导航”
在莲湖分局经侦大队,屈源浩的师父刘小龙用数据与研判为他点亮了“经济卫士”的航标。面对堆积如山的案件,刘小龙带领团队采用集中建档分类、分组核查攻坚、数据穿透研判和靶向追赃挽损,推动案件办结率提升。入职仅两周,屈源浩就在师父的指引下主动作为,连续五天参与线索核查,协助梳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的账户流水,固定关键证据链;在制作合同诈骗案文书时,师父的指导让他学会“从平台数据中捕捉犯罪动向”。从枯燥的卷宗到精准的拘留证,每一份文书都是师徒协同的成果。刘小龙的严苛要求,教会了屈源浩很多道理:经济案件的侦办不是孤军奋战,而是团队与数据的共舞,靶向挽损的背后,是无数个深夜的专注与坚持。
土门派出所任颖迪:严师眼中的“无声铠甲”
任颖迪的成长,在土门派出所徐超的“铁匠”式锤炼中进行。“笔录要像绣花一样细致!”徐师父的批评毫不留情——当任颖迪的笔录被删改重写,纸页上密布的红色批注如同警钟,但严厉背后,藏着无声的守护。第一次抓捕现场,任颖迪紧张得手抖,徐超一个坚定的眼神仿佛在说:“别怕,有我在”。事后,徐超的斥责:“怎能让嫌疑人操作手机?”他瞬间警醒,证据链的脆弱和嫌疑人的狡猾成了刻骨一课。这份工作“严”中,还包裹着动人的“暖”。加班时,师父总先问“吃饭了没?”调解纠纷被误解后,徐超又耐心分析言语得失。任颖迪说:“师父就像‘铁匠’,他不断用亲身经历让我知道责任与担当的分量,那些笔录上的批注和关怀的话语,终将化作照亮我从警路上的无声铠甲”。
土门派出所郑琦:案件背后的“攻坚时刻”
在土门派出所仇晓凯的带领下,郑琦快速投身于提升分局行政案件办理中。他们主动与办案队同时协作,通过集中梳理、分类施策和强化研判,成功提升结案率。入职两周,郑琦在师父仇晓凯的“实战课堂”中蜕变:连续的值班备勤、热情接待报案群众、协助调取监控寻回走失老人……在师父指导下,郑琦参与制作未成年人殴打案和电信诈骗案的讯问笔录,更远赴外地执行调查和抓捕任务,每一次行动,仇晓凯都强调“细节决定成败”。从笔录的精确措辞到现场证据的保全,仇晓凯的言传身教让郑琦明白,结案率的数字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接力与担当。
西关派出所胡锦涛:执法艺术的“平衡之道”
在师父范原旭的雕琢下,新警胡锦涛领悟了执法的双重维度。出警时,师父一句“群众是镜子”让他学会灵活应对百态警情;文书报批流程中,反复修改的细节成为“用规范守护正义”的生动教案;制作处罚文书时,师父示范如何在客观公正与人文关怀之间求取“平衡”。当胡锦涛将碎片化勤务拼成系统化图景,师父的微笑告诉他:“执法的最高艺术,是理性与温度的共振。”
从笔录台到抓捕现场,从数据海洋到街巷巡逻,莲湖公安的师父们以经验为炬,用责任为火,为新警铺就成长之路。他们的故事,是莲湖公安“师带徒”的缩影——严厉的训导与无声的关怀交织,淬炼出新一代的守护者。这传承之光,终将融入西安的万家灯火,化作平安莲湖的坚实基石。
编辑 李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