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法治人物

从村官到警官——她用十年坚守书写属于自己的“警察荣耀”

时间:2025-08-22 来源:四川省甘孜州乡城县公安局 作者:

  在四川省甘孜州乡城县,女警倩倩志玛的身影总与三样事物紧紧相连:风雪中挺括的藏蓝警服勾勒出她坚毅的轮廓,峡谷间深浅交错的胶鞋印记录着她踏过的每一寸土地,藏房旁亲切暖心的乡音里,满是这个乡城本土女孩对乡亲们的牵挂。十年光阴流转,高原小城的风霜在她脸上刻下痕迹,她的职业生涯中,却从未踏上过领奖台。可胸前的警号,在高原炽烈的阳光映照下,愈发锃亮,仿佛在诉说着她未曾言说的坚守。从扎根基层的大学生村官,到守护林海的森林民警,再到政保战线默默奉献的“隐形卫士”。岗位在变,那份“把家乡护得更结实”的执念,始终像格桑花的根须,在香巴拉的土壤里静静延展、深深扎根,汲取着养分,也滋养着这片她深爱的土地。

图片1(1).png

青春“归巢”:泥水里泡出的“调和剂”

  2012年的盛夏,大学刚毕业的倩倩志玛,面对大都市的繁华,却做出了一个旁人眼中“叛逆的选择”。彼时,成都一家公司的Offer还在校园宿舍的抽屉里“发烫”,而倩倩志玛已背着帆布包,毅然站在了自己家乡的村口,成为了正斗乡仁额村的一名大学生村官。

  仁额村,地处海拔3000米的山谷,各家各户如散落的星星般分布。最远的尼玛大叔家,即便沿着蜿蜒山路前行,也需在泥泞中跋涉1小时。做出这样的选择,皆源于倩倩志玛心底那份对故土深深的眷恋与责任。

  “城里的灯可比星星亮多了,你回来干啥哟?”阿妈一边磨着青稞,一边满是疑惑地问道。倩倩志玛轻轻蹲下身,帮阿妈稳稳扶住木杖,脸上洋溢着微笑,柔声道:“阿妈,星星虽暗,可它能照亮我回家的路啊。”自那以后,在仁额村,她便成了乡亲们眼中“不一样的闺女”。

图片2(1).png

  她推行的“双语普法”,是在泥水里“泡”出来的。每至雨季,仁额村的山路便成了一片泽国,泥潭深可没膝。面对村落居住分散、语言沟通不畅的难题,倩倩志玛怀揣着精心准备的藏汉双语法律宣传册,翻山越岭,踏遍了村子的每一个角落。她用最质朴的乡音,将党的惠民政策与法律法规,转化为老乡们听得懂、记得住的“家常话”。在她看来,“法律绝非高高在上的条文,关键是要让老百姓听得懂、用得上、信得过。”这,便是她最朴素的信念。

  在乡亲们眼中,倩倩志玛还是贴心的“自家人”。村里老人居多,办理医保、低保手续多有不便,她便主动上门服务;邻里间偶尔起了争执,她总是耐心调解,让矛盾迎刃而解。村民们常念叨:“志玛这闺女,就跟我们自家女儿一样贴心呐。”这句评价,无疑是对她最高的褒奖。这段宝贵的“村官”经历,也让她深刻领悟到:“群众工作没有捷径可走,唯有捧出真心,才能换来真心。”

  那是2012年8月的一天,天空刚泛起鱼肚白,时任仁额村大学生村官的倩倩志玛,迎来了工作中的首个挑战——尼玛大叔家的牦牛踩坏了邻居家的青稞地,两家因此产生纠纷。得知此事后,倩倩志玛立刻揣上藏汉双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册子,与同事一道匆匆出发。

本网概况 | 通知公告 | 投稿专区 | 人才招聘 | 对外联络 | 法律声明 | 人员查询 | 联系我们

中国法治文化网 zgfzwh.cslai.org 版权所有

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 主办 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承办

京ICP备13008251号-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1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