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法治人物

山城刑侦“技术尖兵”李果:以技破千案 以忠筑防线

时间:2025-09-23 来源:中国法治文化网 作者: 李佳芳

  凌晨2点的重庆市合川区公安局电子物证实验室,荧幕蓝光映着李果专注的脸庞。他紧盯着跳动的数据流,手指在键盘上飞速敲击,额角汗珠顺着眉骨滑落。“再试一次!”他猛地直起身,灌两口矿泉水,又扎进海量数据的汪洋——这是他连续工作的第36个小时,跨国电信诈骗案取证进入关键阶段,千丝万缕的线索里,藏着上千名受害者的希望。

  李果,男,汉族,1987年5月生,中共党员,现任重庆市合川区公安局刑事侦查支队刑事技术大队教导员,副高级工程师,大数据建模技术高级专家。从警16年来,这位85后民警始终以“共产党员就该冲在最前面”的信念扎根一线,用刑事技术破解千案迷局,用数据建模织就反诈天网,用创新突破填补技术空白。他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4次、个人嘉奖4次,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重庆市优秀人民警察”“重庆市公安局学习型党员”“渝警楷模”提名奖、“最美合川人”“合川区最美科技工作者”等多项荣誉,在巴渝大地上书写了一曲“以技术守正义,以忠诚护平安”的奉献之歌。

恪尽职守:以技术为刃守护正义微光

  “刑事技术是司法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容不得半点马虎。”这是李果常挂在嘴边的话。作为中共党员,他始终将“公平正义”作为履职的生命线,从穿上警服那天起,就把“对党忠诚、服务人民”的誓言刻进了每一份鉴定报告里。

  16年间,他累计检验鉴定材料五千余份,出具文书三千余份,覆盖命案、电信诈骗、贩毒等各类案件。为核实一部手机密码,他曾连续三天趴在实验室反复尝试,直至破解密码提取关键数据;为恢复残缺电子数据,他带着团队熬七个通宵逐行分析代码,最终还原犯罪轨迹。“我们多一分细致,群众就少一分冤屈。”正是这种近乎偏执的严谨,让他协助侦破各类刑事案件万余起,成功比中犯罪嫌疑人千余人次。

  他的鉴定文书零差错进入审判环节,有效防范了冤假错案,专业水平稳居全国前列。由他参与的案件,更是四度在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信息化破案竞赛中斩获一等奖(2018年、2020年、2021年、2022年),先进事迹被《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相关经验载于《现代世界警察》等专业期刊。

临危担当:于险境中书写“平安答卷”

  “越是艰险越向前,这是党员的本分。”从警以来,李果始终冲锋在最前线——无论是突发应急任务中的信息溯源,还是跨境抓捕一线支援,“我先上”三个字总挂在他嘴边。

  2017年,合川区电信诈骗案件高发,公安部门急需专业人才。作为局里首个涉网犯罪侦查民警,李果主动放弃休息,把办公室当成家,泡面盒堆得老高,学习笔记记满20多个文档。妻子心疼地打来电话,他只说:“老百姓被骗得太惨了,我多学一点,就能早点帮大家挽回损失。”凭着这股拼劲,三年间他勘查2000余起案件,解析1000余个程序,终于成长为众人信赖的“反诈尖兵”。

  2023年,他受公安部指派赴东南亚参与打击电诈工作。面对语言不通、法律体系差异等难题,他随身携带翻译软件和法律手册,白天与当地警方磨合协作,晚上在酒店熬夜梳理线索。得知目标窝点可能存在危险,他主动加入先遣组:“我是党员,又是技术骨干,必须冲在最前面。”最终任务圆满完成,他为跨境反诈工作贡献了重庆力量。

  在办理一起涉案3000万元的特大电诈案时,500余份电子物证如大山压来,嫌疑人反侦查意识极强,串供风险迫在眉睫。李果立下军令状:“三天内必须突破!”他带领党员突击队连轴转,饿了啃面包,困了用冷水洗脸,最终通过自主开发的数据分析模型,将工作效率提升5倍,成功锁定200余名嫌疑人,梳理出1.2万名受害人。当看到被骗老人的养老钱被追回时,他布满血丝的眼睛终于露出笑容。该工作模式后续被刑警总队推广,为数十起公安部督办及跨国重特大案件提供了核心支撑。

创新不止:用钻研铺就“技术坦途”

  “新时代的警察,不能只靠‘腿肚子’办案,更要靠‘脑瓜子’创新。”作为党支部成员,李果始终牢记“科技兴警”使命,把“创新”作为破解基层警务难题的钥匙。

  在他的推动下,“李果劳模创新工作室”成为技术攻坚的核心阵地。他主持参与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带领团队研发的“法网极速取证分析系统”,填补了基层电子数据自动化解析的空白;“便携式取证器”、“无损指纹显现仪”等10余项专利,让现场勘查更科学、更高效。2025年,他的团队被确立为“重庆市科技兴警战略先导支撑点”,这背后,是他无数个深夜亮着灯的实验室、办公桌上始终温热的咖啡,以及对“科技强警”信念的执着坚守。

  李果勤于钻研,在省部级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还与行业专家共同编写《安卓手机取证技术》,成为该领域重要教材。2018年,他作为全国唯一基层代表,在亚洲法庭科学学会年会上分享中国基层刑侦技术经验;2024年,他在首届分析科学与仪器大会作“人工智能在电子数据取证中的应用”报告,引发学术热潮,让行业看到了重庆刑侦技术的创新力量。

追求卓越:凭实力铸就“先锋标杆”

  “个人强不算强,团队强才是真的强。”作为教导员,李果始终以“传帮带”为己任,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融入队伍建设,用技术传承激活团队战斗力。

  身兼重庆警察学院科研导师、全国网络警察培训基地专家讲师,他将15年实战经验提炼成“案例教学法”,在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刑科协授课时,总是结合真实案件拆解技术难点,手把手指导操作。“李老师的课不讲空话,学了就能用在办案里。”这是学员们对他的一致评价。他也常对年轻民警说:“技术会过时,但钻研精神不会,要把每一次办案都当成学习机会。”

  在他的带动下,团队形成“老带新、强带弱”的成长氛围,先后涌现出重庆市优秀人民警察苏渝峰、全国刑事技术青年人才童曦与黎爽、合川区最美科技工作者尹劲、合川区青年岗位能手黄秋凯等优秀人才。刑事技术实验室更获评“全国一级示范实验室”及“全国公安机关电子物证重点司法鉴定专业实验室”,成为名副其实的“刑侦技术人才摇篮”。团队项目接连斩获2023年重庆工会典型案例、合川区2023年十大最佳实践案例、2025年全国刑侦部门百佳创新项目等荣誉。

  “果哥像永动机,永远有使不完的劲。”团队成员这样评价他。通过钻研前沿技术并反复实践,李果成为打击犯罪的“技术尖兵”:2021年、2022年,他连续两年在全市刑事技术技能大赛中斩获个人及团体第一名;2022年全国刑事技术技能大赛,他和团队更是拿下全国团体、个人双冠军,让重庆刑侦技术在全国舞台崭露头角。

  从实验室的细致研判到跨境抓捕的无畏冲锋,从技术创新的攻坚克难到团队培养的倾囊相授,李果用行动诠释“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初心,用忠诚践行共产党员的使命。这位85后民警在平凡岗位上书写不凡——他的故事里,有对技术的极致追求,有对群众的赤子之心,更有对党绝对忠诚。正如他所说:“只要能守护巴渝大地的平安,所有的辛苦都值得。”这,就是李果,一个用技术点亮正义、用忠诚守护山城的“最美”践行者。

编辑 李佳芳

本网概况 | 通知公告 | 投稿专区 | 人才招聘 | 对外联络 | 法律声明 | 人员查询 | 联系我们

中国法治文化网 zgfzwh.cslai.org 版权所有

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 主办 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承办

京ICP备13008251号-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1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