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徽闪耀,承载着沉甸甸的责任;藏蓝青春,在无数次“第一次”的洗礼中悄然绽放。
2023年7月,张延垚从贵州警察学院毕业后考入兴义市公安局,分配到丰都派出所,初入警队,第一次出警、第一次办案、第一次调解接踵而至,在惊愕、棘手、复杂的“第一次”的较量与磨砺中,他不断成长,逐渐从一名青涩的新警蜕变成为能够独当一面的人民警察。
第一次出警的“被动”拥抱

记忆中最深刻的,永远是那个手足无措的“第一次”。
张延垚第一次出警是处理一对夫妻因醉酒引发的矛盾。一路上,张延垚在心里反复预演着流程和说辞,紧张又兴奋。到达现场时,醉意朦胧的夫妻俩情绪激动,争吵不休。
正当他试图上前分开二人、了解情况时,令人意想不到的一幕发生了——情绪崩溃的女方突然转身,一个箭步冲上来,紧紧抱住了张延垚!
年轻的警察瞬间僵在原地,大脑一片空白,感觉“整个人都被吓死了”。浓烈的酒气、失控的哭喊和这突如其来的“亲密接触”,让他课本上学到的所有预案都失了效。
“拉都拉不开!人都吓傻了”他事后回忆道,脸上仍带着一丝窘迫。最终在同事的帮助下,才将女子安抚下来。这个“被动”的拥抱,给他上了从警生涯的第一课,基层警务工作,远不止于黑白分明的法条,更多时候,你需要直面的是复杂难测的人心与失控的情绪。
第一次出警教会他的,不仅是处警的流程,更是如何在突发状况中保持镇定与同理心。
第一次办案在较量中成长

如果说第一次出警是情感的冲击,那么第一次独立办理殴打案件,则是一场智力与毅力的较量。
丰都派出所辖区一家KTV发生打架斗殴,嫌疑人将人打伤后,面对审讯,态度强硬,拒不承认。这一次,派出所师傅想让张延垚锻炼一下,让他独立办案。
从现场勘查、到寻找证人、制作笔录,张延垚像一块海绵,听取了前辈们传授的经验。他仔细对案发现场进行了查勘取证录像,将当晚在场人员进行询问,制作笔录。
面对嫌疑人的强硬态度,张延垚没有退缩,他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与嫌疑人展开了一场心理博弈。
“嫌疑人年纪跟我差不多大。”张延垚回忆道,嫌疑人态度嚣张,想着ktv里没有监控、没有证据不能把他怎么样。
张延垚仔细回想师傅教的方法,先从一些无关紧要的话题入手,慢慢打开他的话匣子,再一点点切入正题。
同时,他又适时地展示出已经掌握的证据,让嫌疑人意识到自己的狡辩是徒劳的。经过数小时的较量,嫌疑人的心理防线逐渐崩塌,最终承认了自己打人的事实。
那一刻,张延垚长舒了一口气,心中满是成就感。
第一次调解当“和事佬”
派出所工作,除了接处警、办案,更多的是矛盾纠纷的调解。张延垚的“第一次调解”,是一桩因停车问题引发的邻里摩擦。矛盾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吵得面红耳赤,甚至发生了抓扯,闹到派出所。
张延垚定了定神,按照师傅的方法:调解,先要“降火”。他将双方分开,耐心地听他们倒完“苦水”,不偏袒任何一方。等双方情绪平复后,他才开始摆事实、讲道理,从邻里情讲到相关法规,引导他们换位思考。
“事情不大,矛盾双方都想着‘争一口气’。”张延垚说,虽然自己年纪小,但站在警察公平公正的角度劝说,最终,在他的斡旋下,双方各退一步,达成了和解。
看着原本剑拔弩张的两人握手言和,张延垚心里涌起一股浓浓的成就感。“第一次”调解让他明白,当好“和事佬”不仅需要耐心和细心,更需要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和方法,才能真正化解矛盾,让群众满意。
从被醉酒群众紧紧抱住的“惊吓”,到独立将嫌疑人绳之以法的“沉稳”,再到成功化解邻里纠纷的“欣慰”,“00后”新警张延垚在无数个“第一次”中迅速褪去青涩,加速成长。
“如今,他已‘出师’能够独立办理很多案件了。”派出所副所长曾国庆评价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