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法治人物

周培华:铁面守隘人的41年坚守

时间:2025-11-25 来源:贵州省监狱管理局 作者:星辰

  清晨6点30分,地铁早高峰尚未启幕,贵州省王武监狱的AB门通道就已经忙碌起来,59岁的周培华已到岗。他拿起扫帚清扫门岗通道,检查B门的门锁与门轴,弯腰查看滑轮是否流畅,确认无卡滞痕迹后,打开电源,调试安检仪器,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从1984年入职至今,41年光阴,周培华用“铁面”与赤诚,在监狱的“咽喉要道”上,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安全屏障,成为守护监管安全的无声英雄。

  砺剑·筑基:从青涩警员到制度守护者

  1984年的春天,周培华通过社会招干,穿上了梦寐以求的警服。“那时候的监狱,条件很艰苦。”周培华回忆,监管设施简陋,制度不够完善,对犯人的管理更多依赖民警的个人品格与威信。为了胜任工作,他考入贵州省司法警官学校,脱产2年系统学习监管知识,为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从1984年到2019年,周培华始终扎根监区一线。三十余年间,他见证了监狱管理的现代化进程:人防、物防、技防全面升级,制度体系日趋完善。“不是我要适应变化,而是制度的发展让我们能更好地守住安全。”周培华笑着说。这份对制度的敬畏与理解,成为他日后“铁面无私”的坚实底气。

  守隘·明察:于细微处筑牢安全防线

  2019年起,周培华调任门岗民警,这一守便是六年。他的一天,从清晨五点半的闹钟开始:六点半到岗后,第一件事就是对AB门进行全面“体检”,“任何细微异常都可能是安全漏洞,绝对不能放过。”

  7点刚过,进监人员陆续抵达,他总结的“一看二摸三拆查”的工作法,在同事间广为流传:看物资包装是否有异常褶皱、封口是否二次粘贴,摸衣物缝线、鞋帮鞋底是否有硬物凸起,拆箱时泡沫填充物要撕开检查,轻轻按压食品包装及衣物,确认是否有隐藏的三违品。

  对新警小刘来说,第一次被周培华检查的场景记忆犹新,“水杯都要打开看。”当时的小刘还有点不自在,直到后来参与一次专项整治行动,才明白那份严格背后的深意——那是对岗位的极致负责。而在监区教导员赵燕南眼中,周培华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威慑:“民警看到周哥在门岗,本能地会约束自己的行为。”

  “门岗是监管安全的第一道防线,有时也是最后一道防线,容不得半点马虎。”周培华对不同人员的检查各有侧重,对外协人员,除了常规安检,还要逐一核对携带的工具清单,“扳手、螺丝刀等工具要登记编号”;对来监参与亲情帮教的家属,重点检查衣物,“衣物要翻看衣领、夹层,防止藏入细小物品”。

  有一次,周培华对一名外协人员搜身时,摸到其袖口时发现有物品。“我要求他把袖子里的东西拿出来”,周培华说,外协人员百般推脱,说“只是衣服褶皱”。周培华没有让步,结果发现袖子里藏着一支烟。周培华当即没收烟,按规定上报处理,也让外协人员不敢再心存侥幸。

  铁面·公心:以规矩立威,以热忱传道

  “有人说我是‘铁面人’,我觉得这才是这个岗位的意义。”周培华坦言,严格检查难免遭人误解,有的同事会讽刺他“较真”,但他始终清醒:“在安全面前,没有‘朋友’,只有‘守规则的’和‘存侥幸的’。”

  监狱警务督察队民警见证过周培华的一视同仁。“上级领导进监督察,他严格执行搜身制度,不因对方身份特殊而放松要求。”在大家印象中,每次发现违规行为,周培华都会第一时间上报,“他的及时报告为后续处理赢得了宝贵时间”。

  特警队民警小晏曾在一个寒冬的早晨,真切感受到周培华这份坚守的重量。“风像刀子一样往脸上刮,周哥依然在进监通道坚守。”小晏记得,周培华穿着冬执勤服,领口都被风吹得硬邦邦的,可他依旧一丝不苟地检查,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我这关要是放松了,是对监管工作的不负责任。”这句话让小晏至今铭记。

  而同事口中的“铁面人”,铁面之下,是一个“每天充满活力、干劲十足”的人。周培华的工作台账厚厚一沓,每一页都记录详实,从外协人员携带的工具编号,到进监物资的检查清单。“每一次记录,都是对安全的负责。”周培华说。他会主动把自己的排查经验分享给年轻同事:“检查要多观察神色,眼神躲闪、动作不自然的大概率有问题;检查物资要‘反向思维’,越不起眼的地方越要仔细。”“对我们六监区来说,真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有他在,我们心里就踏实。 ”教导员赵燕南说,“他的严厉也让年轻民警少走了很多弯路。”

  传薪·尽责:一份嘱托,万千担当

  如今临近退休,回顾41年从警生涯,周培华最想说的是“珍惜当下,为监狱事业尽责尽心”。而对于接替他的同事,他不仅留下“尽职尽责”四个字,还特意整理了一份《门岗安全排查要点》:“人员要观察其神色、肢体动作;物资排查要核对物品是否与清单匹配,包裹必拆封、书籍必翻阅,尤其是包装异常、重量不符的重点检查……”字里行间凝结着周培华六年门岗经验的结晶。

  在大家看来,周培华身上最值得全体民警学习的,是 “不拿原则做人情” 的坚守。当被问及周培华身上最显著特质时,四监区民警董斌毫不犹豫地回答:“不怕得罪人,严格执行工作流程,努力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不平凡的成绩,就是他身上最明显的特质。”

  从青涩少年到两鬓斑白,周培华的41年坚守,是无数监狱人民警察的缩影——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守护着社会的安宁与司法的尊严。“老周”即将退休,但他筑起的安全防线、传承的责任担当,将生生不息,守护着这片监管阵地。

本网概况 | 通知公告 | 投稿专区 | 人才招聘 | 对外联络 | 法律声明 | 人员查询 | 联系我们

中国法治文化网 zgfzwh.cslai.org 版权所有

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 主办 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承办

京ICP备13008251号-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1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