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法治资讯

 薪火相传淬本领 匠成毓秀砺英才——全省法院“常青工程”“青苗工程”培训班侧记

时间:2025-07-18 来源:中国法治文化网 作者:

  本网讯(李佳芳 通讯员 徐毓蔚) 这是一次熔铸党性锻炼与初心磨炼的淬火之旅,也是组团式培养、多维度赋能的司法智慧代际传承。6月30日至7月12日,四川全省三级法院的100名资深常青和100名青苗新锐齐聚一堂,以“1+1”结对模式,共同参加“双青”携手 传承赋能 全省法院“常青工程”“青苗工程”培训班。专家授课、专题辅导、案例研讨、互动教学、现场观摩……13天时间里,结对学员开启深度对话、经验互鉴,共赴一场思想的淬炼、能力的提升和精神的洗礼。

一、铸魂:思想夯基锻造忠诚

  理论素养是干部综合素质的核心,思想引领是激发担当作为的动力。经过此次培训,每一位学员都在心中深深扎下了忠诚的根苗。

  培训伊始,四川高院党组书记、院长王树江以视频连线方式为全体学员讲授“开班第一课”,紧扣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主题,以“东方之实”与“西方之虚”为切入,强调要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下,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在学习教育中强化政治担当、增强法治自信、锻造过硬作风,勉励学员们将学习成果转化为践行“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

  (全体学员在四川法官学院聆听王树江院长开班授课)

  这次课程在学员中引发强烈共鸣,大家笔随思走、心随课动,围绕王树江院长的授课精神分组展开热烈研讨。“作风建设既是法院干警个人修养的必修课,更是司法公信力的生命线。作为法官,我们要在传承中守正创新,于实践中锤炼本领,让司法裁判既有力度更显温度。”资阳市雁江区人民法院法官杨红军的发言道出了全体学员的心声。

  (分组讨论)

  红色旋律涤荡心灵,革命精神历久弥新。《红歌中的时代风华》课堂上,《十送红军》的旋律响起,学员们不禁齐声跟唱。激昂的歌声中,革命先辈对理想信念的执着坚守、对人民事业的无私奉献,愈发清晰可感。

  思想铸魂,信念如磐。除专题学习外,学员们还通过撰写党性分析材料进行深度自我检视,以“刀刃向内”的坦诚直面心灵叩问。有的锁眉沉思,在问题查摆中探寻思想症结;有的运笔如椽,在整改承诺上镌刻责任担当。当信仰的力量浸润心田,忠诚的底色也更加鲜明。

二、赋能:教学练评互学互鉴

  数据显示,2023年至2025年间,全省法院年均600余名资深干警光荣退休,同时迎来800多名新生力量。如何破解新老交替间经验断层难题?据统计,本次培训班常青学员平均年龄57.2岁,青苗学员平均年龄27.8岁,平均年龄相差近30岁,如何面向两类群体同堂培训?为此,四川高院立足“传承常青薪火”与“促推青苗破茧”,研究确定“多维赋能、薪火相传”目标,设置差异化课程,开设常青微课堂、青苗微论坛,搭建交流互动平台,围绕司法调解、文书拟制、庭审驾驭、调研写作四大核心能力,邀请24名资深学员经验分享,促进智慧碰撞,为青苗学员引入“智慧清泉”。

  (常青微课堂、青苗微论坛分享)

  常青微课堂上,南江县人民法院法官徐蓉系统讲述该院创新构建的“三级联动”执行工作机制,将执行工作从法院“单打独斗”升级为全域“多元共治”新格局。“裁判文书解决个案纠纷,法治故事传递司法温度。”青苗微论坛里,平武县人民法院法官助理余朝舞,鲜活展现了法院宣传工作者,如何执文字之笔、握影像之镜,搭建司法为民的传声走廊。

  经验交流环节,参训学员立足自身经历,分享各自的工作心得与创新做法。“案件调解的成功,既需要法官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和丰富的调解技巧,也离不开各方的协作配合。”天全县人民法院法官郑久英认为,做好调解工作需秉持责任心和公正心,善借外力构建多元解纷网络,凝聚调解合力。“庭审如交响乐,法官是指挥家,既要定分止争,更要激浊扬清。”会理市人民法院法官余香认为,庭审中法官需观其言、察其行、感其情,在细节中抽丝剥茧,让公平正义在情理法交融中落地生根。

  (资深法官经验分享)

  “爱是法官职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四川高院一级高级法官王邦习以“成长源动力”为题分享个人成长感悟,指引学员们保持平和心态,在挑战中锤炼本领、实现成长。四川高院一级高级法官尹宁宁运用“产品思维”为学员们答疑解惑,倡导以“躬身入局”的务实态度和“敢打必胜”的坚定信念,在司法实践中找准真问题、破解真难题。

  结对协作完成学习实践报告作业时,常青学员循循善诱,启发青苗学员联系思考,为他们答疑解惑;培训期间,青苗学员们像与家中长辈相处那般,聆听长辈们用岁月沉淀的宝贵经验,学习长辈们用实践检验的做人态度、做事方法……经验的传承,凝结出本次培训最精华的硕果,也仍将在实践中继续。

三、领航:榜样烛照修身正己

  春风化雨润无声,榜样力量照征程。7月11日下午,西南财经大学光华楼东厅内,6位法院系统先进典型代表以“榜样·传承·砺行”为主题,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经验交流。他们用真挚朴实的语言,讲述在审判执行一线的生动实践,展现了新时代法院人恪守初心、忠诚履职的精神风貌。

  (先进典型宣讲会)

  “法官是法律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一头守护法律尊严,一头系着民生冷暖。”彭州市人民法院法官祝增巧以温和而坚定的语调,向学员们分享她三十余年扎根人民法庭的司法实践。那些走村入户调解纠纷的日日夜夜,那些为了判决反复推敲的晨昏颠倒,都凝结着她精益求精的职业追求。

  “刑事审判,判的不仅是案件,更是他人的人生。”四川高院法官任平以“如履薄冰”形容刑事法官的日常状态,鼓励青年干警要主动挑战“大要案”,在复杂案件中磨砺专业能力,让所办理的每一个案件都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历史的考验。

  “调解工作没有捷径可走,唯有坚持‘小案认真办、大案全力办’的工作理念,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才能真正实现案结事了、定分止争。”自贡市贡井区人民法院法官尹红梅在长期基层实践中,创新总结出“五心调解法”,成功调解大量民事纠纷,获得群众广泛好评。

  “‘司法工匠’是‘大国工匠’精神在司法领域的生动体现。”天府新区人民法院院长罗登亮认为,唯有推动办案实践与调查研究深度融合,方能锻造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司法工匠”。

  “法律条文是冰冷的,但法官的心必须是热诚的。”南充市顺庆区人民法院法官李春霞,回忆起初披法袍时老法官的这句叮嘱,眼中依然闪动着坚定的光芒。她始终牢记司法为民的宗旨,认真对待每一起案件,在平凡的审判岗位上书写出不平凡的人生华章。

  丹巴法院立足涉藏地区实际,推动现代法治理念与藏族传统文化深度交融,从“山区小院”到“模范标杆”,正是“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的高原品格,铸就了民族地区特色的司法模式,展现了新时代法院人的使命担当。

  在职业生涯规划课上,授课老师条分缕析,将各类人员的职业发展路径逐一梳理,青苗学员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在法官职业道德教育课上,授课老师将一起起背离职业道德的案例细细剖析,那些因私利而扭曲的法律裁决、因人情而偏移的公正天平,犹如声声警钟,在学员们心中久久回荡。“这些鲜活的案例警示我们,司法公信力的构筑需要经年累月,却可能因一次失守而轰然崩塌。”泸州中院法官助理余梅在笔记本上认真记录着,“廉洁自律”四个字被她用笔重重圈出,格外醒目。

  这场精神洗礼于参观见学中持续深化。在邓小平故居,学员们触摸改革开放的时代脉搏,感悟“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深刻内涵;在张思德纪念馆,“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展陈的每一件实物中鲜活呈现;在中国法官林,郁郁葱葱的松柏见证着法治精神的代代传承;在庄严的宣誓仪式上,学员们面向党旗郑重宣誓,铿锵有力的誓词深深铭刻在每位学员心中。

  四、聚力:四维联动开创新局

  7月4日上午,“四大工程”人才共话成长座谈会在四川法官学院举行。来自全省法院“青蓝工程”“领军工程”的9名优秀学员代表,围绕“破壁·传承·共振”主题展开深入交流,共同探讨新时代法院人的成长路径与奋斗方向。

  (“破壁·共振·传承”——“四大工程”人才共话成长座谈会)

  “法官的成长犹如树木生长,通过多元实践积累经验,方能根深叶茂。”苍溪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李敏从成长的“三重滋养”落笔,勉励青苗干警在每个岗位深耕细作,才能在关键时刻厚积薄发。

  “在知识快速迭代的时代,我们要将终身学习作为职业自觉,既要善用案例库、法答网等专业平台夯实业务基础,更要主动掌握前沿技术应对新的挑战。”长宁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李波红认为,法院干警要培养精准获取知识的能力,始终保持对新领域、新政策的敏锐感知,适应新时代司法工作的新要求。

  作为全省法院领军工程学员,遂宁中院专委青小丁于2024年3月赴浙江嘉兴法院开展为期半年的跟岗学习。这段经历让她深刻体悟到“司法效能的跃升,关键在于协同发展”。她认为,法院要主动融入社会治理大格局,与其他部门紧密协作形成有机整体,推动实现“只跑一趟、只按一键”的高效便民服务,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

  “从初入职场到光荣退休,法官的职业生涯不过四十载光阴。”广安市前锋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苟兴全动情分享道,“要始终做到真感恩、真热爱、真学习、真敬畏,像春雪润物般踏实沉淀,似江河奔流般永葆干劲,让每一天都充满朝气,在追求公平正义的道路上,留下无愧于心的职业印记。”

  四川高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秦海在总结中,系统阐述了“四大工程”建设的深远意义。他指出,实施“四大工程”既是顺应时代发展、推进审判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更是锻造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法院队伍的关键抓手。“‘四大工程’是平台,是熔炉,更是考场。”秦海要求全体学员提高政治站位、拓宽工作视野、树立远大目标、保持奋斗激情,通过“三省九问”的深刻自省,努力成长为堪当时代重任的司法栋梁。

  培训尾声,学员们分批参观了成都三家基层法院,实地探寻新时代法院队伍建设的创新密码。新都区法院“新法锐评”文化矩阵如春风化雨,以多元文化活动浸润司法初心,让公平正义的信念在潜移默化中生根发芽;金牛区法院创新绘就“一箭双心”发展蓝图,构建起严管厚爱的激励体系,为干警注入奋发进取的精神动能;武侯区法院巧借科技东风,全面推行无纸化诉讼改革,让“智流转、智审判”的蝶变在数据跃动间焕发新生。正如乐山中院法官童勇所言:“这场培训如同一把钥匙,既打开了视野之门,也开启了新的成长之路。”

  (参观成都三家基层法院)

  结业典礼上,常青干警深情寄语:“理想是帆,行动是船,愿青苗学员们乘风破浪、不惧风险,顺利达到幸福的彼岸”“希望青苗干部善于学习、扎实工作、幸福生活,在推进法治建设进程中勇挑重担、茁壮成长”。青苗学员们纷纷表示,将永葆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精神,筑牢政治忠诚与专业能力的根基,以实际行动为四川法院高质量发展注入蓬勃动能。

编辑 李佳芳

本网概况 | 通知公告 | 投稿专区 | 人才招聘 | 对外联络 | 法律声明 | 人员查询 | 联系我们

中国法治文化网 zgfzwh.cslai.org 版权所有

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 主办 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承办

京ICP备13008251号-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1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