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法治资讯

笔墨润心育新生 技艺立身铺就回归途

时间:2025-07-20 来源: 中国法治文化网 作者:李佳芳

  7月17日,“平安广西•见证法治新篇调研行”主题采访团走进桂林监狱,见证迷途者如何在笔墨中重塑心灵,在技艺中锚定新生,在帮教中铺就回归之路。

笔墨疗心:书画艺术唤醒内在良知

  “‘召唤’二字,寓意召唤浪子回头、走向光明。”桂林监狱党委委员、副监狱长韦铁平介绍,“召唤画室”自1997年成立以来,把对罪犯的教育改造同书法绘画相结合,已形成涵盖书法基础、国画入门、工笔人物、山水画技法等领域的课程体系。

  画室内,一幅幅山水国画与工笔花鸟画静默讲述着改造故事。“这些画作不仅是艺术的呈现,更是罪犯改造路上的心灵写照。”桂林监狱四监区分监区长谭诗语介绍,“很多罪犯刚入狱时满心焦虑、情绪不稳,有的甚至对教育改造工作产生抵触思想。引导他们习作书画,能够帮助他们实现静心凝神、修身养性的目的。”

  罪犯们在“召唤画室”里习画。

  四监区罪犯李某便是在警察的鼓励引导下拿起画笔的。他从零基础开始,最初画紧闭的门、漆黑的夜,后来画打开的窗户、升起的太阳,心理状态的转变清晰可见。“以前我性格冲动、浮躁,刚入狱时满心焦虑,沉默抵触,觉得未来迷茫、生活绝望。学习画画后,我有了很多改变。我愿意继续学下去,出狱后也能靠作画谋生。”他说。

  这样的案例在桂林监狱还有很多。罪犯在绘画世界里学会沉淀自我,领悟人生哲理,逐渐化解内心戾气,重塑对未来的信心。

  技能立身:特色培训筑牢新生根基

  如果说文化是打开心灵的钥匙,技能便是立足社会的基石。桂林监狱还结合地方特色,开设“两粉一茶”(螺蛳粉、桂林米粉、桂林油茶)等特色食品制作职业技能培训,让罪犯在高墙内学习技能。疫情结束以来,桂林监狱已开展6期培训,参与学习的罪犯考证通过率达100%。

  罪犯技能培训现场,培训老师为罪犯进行桂林米粉制作培训。

  此外,桂林监狱积极与地方政法、司法、人社等部门协调对接,通过安置帮教为罪犯新生架起桥梁。目前,桂林监狱已联合政协、政法委、司法局、人力资源企业等共建3个安置帮教基地,签署17个框架协议,进一步强化与地方司法局在刑罚执行、教育帮扶、安置帮教等方面的协作,形成“大墙内外资源共享、监狱社会无缝衔接”的格局。

  内外联动:多方合力架起回归桥梁

  桂林监狱构建“监内改造+监外帮教”模式,在监狱里,罪犯通过技能培训考取职业证书;刑满释放后,桂林监狱联合地方部门继续跟踪帮教。

  如今,在桂林监狱,“把刑期当学期”“把技艺当底气”“把归途当新途”的理念已深入罪犯心中。不少罪犯的新生之路,已实现从“刑期”到“学期”的蜕变。

  据了解,桂林监狱部分刑释人员凭借在狱内学到的绘画、食品制作等技能,在回归社会后不仅找到了稳定工作,有的自主创办书画工作室、小餐馆,实现自力更生的同时,带动其他刑释人员再就业。

  从“召唤画室”到技能课堂,再到社会各界的帮教,桂林监狱以“文化+技能+帮教”模式,为迷途者铺就一条从改造到重生的希望之路。

 

编辑 李佳芳

本网概况 | 通知公告 | 投稿专区 | 人才招聘 | 对外联络 | 法律声明 | 人员查询 | 联系我们

中国法治文化网 zgfzwh.cslai.org 版权所有

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 主办 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承办

京ICP备13008251号-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1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