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治文化网讯(李佳芳 通讯员 西公宣) “从前总悬着心,生怕商场的安全在夜里出岔子,如今民警天天来巡逻,还手把手帮我们培训安保队伍,这心里啊,踏实得像落了定盘星!”近日,西安未央区四海唐人街负责人李经理紧握着大明宫派出所民警的手,话语里满是真切的暖意。这温情一幕,恰是未央公安用“警心”焐热“企心”的生动注脚。
当陕西省委“三个年”活动的春风拂过三秦大地,市委政法委“两行动、两措施”的蓝图化为实景,未央公安紧扣全国公安厅局长会议最新精神,以“公安工作服务经济发展”为主线,将省厅“百千工程”和市局“三大警务”的要求转化为穿透式服务,把公安工作的“坐标轴”精准锚定企业发展的“需求点”。从项目工地的24小时安全屏障到企业车间的“定制化”服务,从办事窗口的效能革命到法治护航的全链条守护,未央公安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把一件件暖心事做成发展“助推器”,将一个个实举措化为营商“守卫者”,为辖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的公安动能。
警企共治聚合力:让平安动能成为发展“压舱石”
“预防警务”与“主动警务”的理念,在未央公安的实践中化作看得见的治理效能。深化“警企共治”机制,不是简单的口号,而是将省厅“百千工程”的要求拆解为“警企联络员”进驻重点企业的脚步,转化为“进建商”座谈会上的坦诚交流,细化为“联访解”调研中对企业诉求的精准捕捉。一套“收集-研判-处置-反馈”的闭环机制,让企业的声音有回响、难题有回应。
如今,辖区多家重点企业的“警企共治办公室”成为平安建设的前沿哨所,10余支群防群治巡逻队穿梭在厂区车间,300余名企业治安力量化身“治安协理员”,共同织就一张“公安主导、企业参与、多元共治”的平安网络。不久前,谭家派出所综合指挥室的屏幕上,无人机巡检画面捕捉到两名男子在西核厂区偏僻角落徘徊逾15分钟,预警信息同步推送至企业安保室与辖区民警。循着平台规划的最优路线,民警与企业巡逻队迅速合围,比传统处置模式缩短近10分钟,当场截获可疑人员。这种“警企同频共振、响应分秒必争”的模式,正是未央公安以共治促平安的鲜活例证——平安不再是公安的“独角戏”,而是警企携手奏响的“协奏曲”,为企业发展筑牢最坚实的安全屏障。
暖心服务连企心:用精准施策破解发展“绊脚石”
“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不是抽象的命题,而是未央公安“连心警务”系列举措中看得见的行动。工业园区警务室里,户政、出入境、治安等业务资源实现“一站式”整合,企业员工办证、咨询不再“多头跑”;针对物流企业货车通行难题,六村堡派出所联合交管部门“量体裁衣”优化限行方案,“货运绿色通道”让物流效率提升30%;面对企业人才引进的落户需求,治安大队基层基础中队推行“预约办、加急办”,今年已为企业办结各类证件1600余件,平均办理时限缩短一半。
“以前员工落户得跑好几次,现在驻企警务室直接对接,三天就办好了,这服务真是‘及时雨’!”辖区物流园负责人的赞叹,道出了企业对公安服务的真实感受。未央公安深知,企业的痛点就是服务的焦点,把服务触角延伸到车间流水线、项目建设点,用“滴灌式”服务替代“大水漫灌”,才能让企业轻装上阵、安心发展。这种“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的暖心服务,正成为破解发展难题的“金钥匙”。
一窗通办提效能:让政务服务跑出发展“加速度”
省委“营商环境突破年”的部署,在未央公安的“放管服”改革中落地为实实在在的便利。在区政务服务中心的“公安政务服务专区”里,“一窗通办”的全新模式打破了户籍、车驾管、出入境、治安等涉企高频业务的壁垒,实现“一网通办、一所通办、一次办成”。自助终端、三合一照相系统等智能设备全天候“在岗”,延时办、周末办、全城通办的服务承诺,让企业办事不再受时间、空间限制。
“提交一套材料,在一个窗口就办完了所有手续,这效率太给力了!”刚在专区办完业务的大明宫建材公司张经理竖起了大拇指。数据印证着变化:“一窗通办”模式运行以来,累计为企业节省办事时间超1.2万小时,减少重复提交材料1万余份。这不是简单的数字变化,而是“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的生动实践,是政务服务从“能办”向“快办”“好办”的质变,让企业在高效服务中感受到营商环境的“温度”与“速度”。
规范执法守底线:以法治护航点亮发展“航路灯”
“既要破案,更要挽损”,未央公安彻底扭转“重打击、轻挽回”的旧思维,坚持预防警务与规范执法并重,用“警企风险预防体系”与“破案追赃同步机制”为企业筑牢“钱袋子”的安全防线。今年以来,快侦快破涉企合同诈骗、职务侵占等案件30余起,为企业挽回损失650余万元。不久前的一起涉车合同诈骗案中,经侦大队民警锁定嫌疑人后,将追赃视为与破案同等重要的核心任务,凭借跨区域协作的高效联动,24小时内从外省追回涉案车辆,让企业当天领回失物。车企负责人王先生送来的锦旗上,“雷霆出击追赃快,为民服务暖人心”的烫金大字,正是对这份“未央速度”背后法治温度的最佳诠释。
而“企业法治诊所”的创新设立,更是将法律保障从“事后救济”延伸至“事前预防”。公安联合检察院、法院、司法局等部门,每月安排民警、律师驻点坐诊,为企业提供“法律体检”“风险预警”等定制服务。“法治诊所开的药方,帮我们躲过了合同陷阱!”西安某建材公司老板陈先生拿着《合同风险评估报告》感慨道。针对企业员工易受电信诈骗的痛点,“反诈宣讲团”开展专场培训60余场,覆盖员工3万余人,辖区企业电诈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42%。这种“治未病”的法治护航,让企业在规范经营的轨道上行稳致远。
警税联动强监管:筑牢市场经济“安全堤”
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离不开公平竞争的环境。未央公安与税务局建立的“警税联动”机制,通过数据共享、线索互移、联合研判,剑指虚开增值税发票、骗取出口退税等涉企涉税违法犯罪。今年2月,经侦大队从海量涉税风险企业数据中,敏锐发现某能源贸易公司通过虚构交易链条、伪造合同等手段,向多家下游企业虚开增值税发票,涉案金额高达数亿元。警税联合专案组迅速出击,成功捣毁犯罪团伙,为国家挽回巨额税收损失,更维护了市场的公平正义。
“警税联动不仅打击了违法行为,更帮助我们规范了财务制度。”辖区陕建华山集团财务主管张先生的感受颇具代表性。联合专班定期开展税收法律法规培训,用真实案例解读风险点;建立企业咨询服务平台,提供一对一政策指导。这种“打击+服务”的模式,既划出了法律红线,又指明了合规路径,让企业在阳光下健康发展,为市场经济筑牢“安全堤”。
“以‘警心’护‘企心’,不仅是护航当下的发展,更是为长远高质量发展筑基。”未央分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未央公安将持续锚定省委“三个年”活动和市委“两行动、两措施”核心目标,把“警心”对“企心”的温度,转化为创新治理的精度、服务发展的广度、法治护航的力度。以“预防警务”前瞻化解风险,以“连心警务”厚植服务底色,以“主动警务”守护公平正义,让每一项举措都扎根企业需求的土壤,让每一次行动都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在书写护企惠商新答卷的征程上,未央公安正以更优的公安效能,完善服务高质量发展体系,为辖区企业行稳致远、区域经济能级跃升、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坚实的公安力量。
编辑 李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