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盾牌热血铸,藏蓝守护暖民心。在重庆公安队伍中,多支先进集体扎根一线,从政务服务窗口到打假战场,从反诈前沿到监所内外,再到工地现场,他们以专业与温情践行“人民公安为人民”的承诺,用实绩诠释新时代公安的忠诚担当。通过“渝警之星”先进典型事迹展播,让我们走进这些集体,感受他们护民安、解民忧的坚实力量。
南岸公安政务窗口:“一窗综办”有速度,便民服务有温度
“5分钟就办完签注,又快又贴心!”2025年人民警察节前夕,群众陈女士在南岸公安政务窗口的办事体验,成为该窗口服务的生动缩影。

为破解群众“多头跑、多次跑”难题,南岸公安政务窗口推动260余项公安业务进驻区政务服务中心,创新“综窗+专窗”模式:设4个“专窗”办理出入境、身份证等高频业务,4个“无差别综窗”集成受理户政、交管等180余项业务,实现“进一门、入一窗、办多事”。同时,窗口设“大堂值班警官”引导办事,动态启动“潮汐窗口”分流,还为老弱病残孕群体开辟绿色通道,作为全市首批“办不成事”窗口试点,由首席代表“坐诊”解决疑难问题。

为适配改革需求,分局选拔11名业务骨干组建“全能金牌服务队”,通过多形式培训推动人员从“单科高手”变“全科能手”,并以“每月之星”考评、群众“好差评”倒逼服务提升。针对上班族、学生“办事难”,窗口推出午间不休“错时办”、周六预约“加班办”等“四办”举措,累计服务5500余件次;还联合特殊教育中心开展“手语进窗口”培训,为10余名听障群众无障碍办事,配备老花镜、应急药品等便民物品,让服务既有速度更有温度。去年以来,窗口办理业务10.3万件,群众等待时间减少40%,满意率达100%。

铜梁公安:严打假冒伪劣,筑牢消费安全屏障
“买得放心、吃得安心”是群众对消费环境的期盼,铜梁区公安局以“打防结合、标本兼治”为原则,始终对侵权假冒犯罪保持高压态势。2024年以来,侦破涉食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10起,抓获21人,涉案金额1.477亿元。

在打击犯罪上,铜梁公安拓宽线索渠道,通过大数据研判、举报奖励等方式精准溯源。2024年10月,接到假烟举报后,民警迅速锁定犯罪嫌疑人唐某,查获假烟800余条,涉案金额200余万元;联合宜宾公安打掉特大制假酒团伙,查获假酒5800余瓶,涉案1.25亿元。同时,深化跨区域协作与行刑衔接,与周边公安机关建立“线索互享、联合收网”机制,联合市场监管等部门成立“打假专班”,还与辖区企业签订品牌刑事保护协议,选派民警任联络员,2024年通过企业线索破获涉假案件2起,涉案1.47亿元。

此外,铜梁公安强化源头防控,2024年开展食药市场巡查15次,检查商户79家,用快检设备实现“快检、快立、快处”;结合“3·15”等节点开展4场宣传活动,发放资料3000余份,引导群众参与打假,全力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涪陵公安反诈中心:科技+全民,守护群众“钱袋子”
“一天挽损50万”“电诈案四年‘双下降’”,涪陵区公安局反诈中心凭借高效防控,多次获《人民日报》、央视新闻关注。其“秘诀”在于科技赋能与全民共治的深度融合。

在速度较量上,中心构建公安、镇街、村社、网格四级联动预警机制,7×24小时智能拦截,2024年预警劝阻18.2万人次,被骗率为零。针对赃款“秒级转移”,联合金融部门打造“三重资金笼”:国家反诈平台锁定、银行“绿色通道”拦截、系统自动止付。2024年6月,居民刘某259.5万元被骗转境外,中心联动银联、银行跨境追踪,2天全额追回,创全市跨境追赃纪录。

在全民反诈上,中心推动宣传全覆盖:社区“红袖笼”志愿者、物业“反诈骑士”用方言顺口溜、案例手册普及知识;针对财务人员、学生等群体“量身定制”宣传,推出73期《反诈日报》、《养老诈骗变形计》短剧,在宾馆滚动播放提示。三年“扫楼入户”行动让群众防范意识显著提升,有社区阿姨直言“能教骗子反诈口诀”。

2024年,中心破获电诈案200余起,抓200余人,挽损2000余万元,赴柬埔寨抓获24名境外涉诈人员,打掉14个GOIP窝点,涉诈银行卡开卡量降91%,筑牢群众“钱袋子”防线。
石柱县看守所:“拘调融合”解纠纷,监所里的“枫桥经验”
“感谢你们给我改过自新的机会!”2025年3月,被判处缓刑的刘某带着锦旗来到石柱县看守所,感谢这里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化解了他与谭某的矛盾。这是石柱县看守所创新“枫桥经验”的生动成果。

作为全市首个成立看守所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单位,石柱县看守所依托“全国标兵拘留所”经验,将“三调联动、拘调融合”机制升级,提炼“3456”工作法,联动全县近300个调委会、1000余名调解员,联合司法、法院等部门参与矛盾化解。

在刘某故意伤害案中,入所前双方调解未果,刘某情绪低落。管教民警先疏导其情绪,再引导其正视问题,随后看守所联动检察院、法院,联系双方家属协商。最终在调委会主持下,双方达成和解,刘某获缓刑。截至目前,调委会已成功调解7起纠纷,通过“入所必排”“高墙内外联动”“跟踪回访”等举措,将矛盾化解在执法末端,实现“矛盾不出监所、问题不抛社会”。
机场分局东航站区派出所:“法治外卖员”上门,守护工地平安
“中奖短信别信,公检法转账是诈骗!”近日,市公安局机场分局东航站区派出所民警化身“法治外卖员”,走进辖区工地,为工友送上定制化“法治大餐”。

活动中,民警以亲切问候拉近距离,用顺口溜讲解电诈防范,结合真实案例剖析刷单、冒充公检法等骗局;针对工地安全,着重强调佩戴安全帽、正确使用工具等规定,播放事故警示视频,通报消防隐患并组织紧急疏散演练。互动环节,民警耐心解答疑问,收集培训需求,为后续“菜单式”服务做准备。

此次活动是派出所“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具体实践。下一步,派出所将定期收集工地需求,持续开展定制化法治培训、法律宣讲,把接地气的安全服务送到工友身边,为辖区发展保驾护航。
编辑 李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