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湖湘政法 > 文艺作品

《安全感》这首诗引人找到世间桃花源?

时间:2025-09-25 来源:微信公众号 作者:伍龙山

  《安全感》

  女人都渴望安全感

  有的选择了强权

  有的选择了金钱

  而最终,最安全的

  是嫁给了诗歌

  在诗情画意中

  把每时每处都过成了一首诗篇
 

  这一首首诗篇

  如一个个港湾

  不用系那一叶扁舟

  可随情漂游 荡漾 弹奏出一曲曲《高山流水》

  于天地之间
 

  流水,是最深情的表白

  歌声,是最温暖的一条路

  而目光,就是随身携带的钥匙,也是火种——

  只一个眼神,便是百年

  这首题为《安全感》的诗作,以简洁而富有哲思的语言,探讨了一个永恒的主题——女性对安全感的追寻,并最终在精神世界中找到了答案。

  一. 立意新颖,层次递进

  诗歌开头直指现实困境:女性常通过外部力量(强权、金钱)寻求安全感,但笔锋一转,提出“嫁给诗歌”才是真正的归宿。这种转折打破了世俗认知,将安全感从物质层面升华至精神领域,形成“现实选择—精神超越”的递进结构,赋予主题深刻的哲思性。

  二.意象运用巧妙,富有诗意张力 

  · “诗篇如港湾”:将抽象的诗意具象化为避风港,既温暖又充满自由感;“不系扁舟”的意象进一步强调精神世界的无拘无束,与传统安全感的束缚形成对比。

  · “目光是钥匙与火种”:通过多重隐喻,将瞬间的情感凝视升华为永恒的精神能量,暗示真正的安全感源于内在的觉醒与共鸣,意象凝练而耐人寻味。

  三、语言节奏与情感升华

  诗歌前三节以平实的叙述铺垫,末节突然转入抒情高潮:“流水”“歌声”“目光”等意象连续迸发,句法由短促转向绵长,仿佛情感逐渐荡漾开来。

  尤其是“只一个眼神,便是百年”一句,以瞬间凝固永恒,将安全感定义为超越时间的精神契合,余韵悠长。

  总而言之,这首诗以轻盈的语言承载了沉重的主题,成功将“安全感”从世俗定义中解放出来,赋予其诗性与哲思的双重维度。它不仅是女性精神的独立宣言,更是对一切追求内在自由者的温柔启示: 真正的安全,藏于不受外物羁绊的心灵疆域。

本网概况 | 通知公告 | 投稿专区 | 人才招聘 | 对外联络 | 法律声明 | 人员查询 | 联系我们

中国法治文化网 zgfzwh.cslai.org 版权所有

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 主办 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承办

京ICP备13008251号-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1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