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蛙》
诗/黄继军
众生熙熙攘攘
你端坐在荷叶之上
静对着莲花朵朵
不灭的烛火
当太阳
隐遁在群山之后
千万盏灯光亮起
家家池塘
传来你虔诚的祷告
秋天,田野上一片
丰收的欢笑
你悄悄地隐匿进
无人知晓的禅房
在漫长冬季里
闭关修行
在现代诗歌的星河中,一首名为《僧蛙》的短诗,以其独特的构思和深邃的意境,勾勒出一幅超越尘嚣的禅修图景,实现了对传统咏物诗的升华与突破。
诗作的核心魅力在于其意象的革命性创造。诗人将“青蛙”这一寻常生灵与“僧侣”的宗教形象熔铸为一体,创造出“僧蛙”这一全新意象。这并非简单的拟人,而是生命境界的哲学认同。荷叶成为蒲团,莲花与不灭烛火共构道场,夏夜蛙鸣化作“虔诚的祷告”。这种转换,使自然现象被赋予了庄严的精神性,动物本能升华为自觉的修行。
诗歌的结构暗合修行的时间律动,形成强大的内在张力。开篇“众生熙熙攘攘”与“你端坐”形成红尘与静修的鲜明对比。随后,从日暮万家灯火到秋日丰收欢笑,外部世界愈是喧闹繁华,愈是反衬出“僧蛙”向内求索的定力。最终,它“隐匿进无人知晓的禅房”,在漫长冬季“闭关”,将青蛙的冬眠完美对应为宗教意义上的精深修行,完成了一个由动入静、由外而内的完整精神周期。
在语言上,诗人采用极简而克制的笔法。如“静对着莲花朵朵/不灭的烛火”,语言平静却蕴含无限禅机;结尾“闭关修行”以开放式收束,言有尽而意无穷,为读者留下广阔的冥想空间。全诗节奏舒缓,犹如一次心灵的深呼吸。
综上所述,《僧蛙》的成功在于它超越了物象描摹,抵达了哲学观照的高度。它不仅在“咏蛙”题材中别开生面,更以精妙的诗意为现代人提供了一剂对抗浮躁的精神良方。这首诗以其完整的艺术构思和永恒的禅意主题,展现了一首优秀短诗所能承载的丰厚意蕴,具备了成为经典的卓绝潜质。
编辑:刘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