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自称“社保局”的恐吓电话,让年近七旬的老人方寸大乱,直奔银行转账。关键时刻,银行工作人员凭借敏锐的职业嗅觉,火速联动公安鄠邑分局石井派出所民警,以雷霆之势展开劝阻行动,争分夺秒阻断诈骗链条,最终为老人守住了16万元养老钱。
2025年6月30日下午14时许,分局石井派出所接到辖区银行紧急报警:一名老年客户执意向陌生账户转账,面对工作人员多次询问,老人始终言辞闪烁、神情焦虑,疑似遭遇电信诈骗。
警情就是命令!接到报警后,民辅警迅速出警,第一时间赶到银行。抵达银行后,民警得知老人因转账受阻,已匆匆离开返家。来不及片刻停歇,民警立即联合银行工作人员,根据掌握的住址信息,马不停蹄赶往老人家中。
“大娘,我们是鄠邑公安民警,想了解一下您转账的具体情况!”敲开老人家门,民警亮明身份,用温和的语气耐心询问。然而,老人情绪异常激动,坚决声称是正常资金往来,拒绝透露更多细节。
民警凭借丰富的反诈经验,察觉其中必有蹊跷,便蹲坐在老人身边,放缓语速,以拉家常的方式安抚情绪。接着,民警从近期高发的冒充公检法诈骗案例切入,详细剖析转账操作中的可疑之处,不断提醒潜在风险。
经过近半个小时的沟通交流,老人终于放下防备,娓娓道出实情。原来,老人此前接到一通自称“社保局”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语气严厉,称其涉嫌一起重大诈骗案件,要求立即将名下所有资金转入指定“安全账户”配合核查,否则将面临法律制裁。随后,诈骗分子还通过微信发送伪造的法院文书,并持续以视频通话方式施压,在轮番恐吓下,老人慌了神,匆忙前往银行办理转账业务。
“公检法办案绝不会通过电话要求转账,更没有‘安全账户’一说!”民警用手机播放反诈警示视频,结合真实案例,再次向老人揭露“冒充公职人员”类诈骗的惯用伎俩。
在深入浅出的讲解下,老人恍然大悟,紧紧握住民警的手,声音颤抖地说:“太感谢你们了!要不是你们及时阻止,我这16万积蓄就全没了!”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频发,犯罪分子手段层出不穷。此次成功劝阻,是警银协作反诈的生动体现。
鄠邑公安提醒广大市民:要提高防范意识,不轻信陌生来电和网络信息,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不向陌生账户转账汇款。如遇可疑情况,及时拨打110咨询求助,避免财产损失。
编辑 李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