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通知公告

用法治话剧践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宣传教育法》——法治话剧研讨会在京举行

时间:2025-10-14 来源:中国法治文化网 作者:王丹丹

  研讨会会场

  为落实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宣传教育法》,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法治话剧创作与传播,2025年10月12日,由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主办的“法治话剧研讨会”在北京朝阳区华腾世纪总部公园B座侨商画廊召开。

  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名誉会长李正忠、常务副会长易孟林,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长杨世民、顾问刘宪国、副会长滕刚;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党委书记、主任张凌霄,北京声驰律师事务所创始人金颖、执业律师张帅,中国政法大学艺术团团长于之会;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法治话剧创研院院长元轶、学术委员会主任梁文永、副秘书长魏亚平、副秘书长赵天娇;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副秘书长姜凤,学会诚信文化工作委员会执行副秘书长杨马,学会办公室副主任谢育云、刘娜、易芳,学会侨商文化创研院办公室主任候玉璠、副主任王震,学会办公室文秘王丹丹等出席会议。

  

  李正忠名誉会长、杨世民常务理事长、刘宪国顾问共同为“法治话剧创研院”授牌,元轶院长接牌

  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滕刚宣读了《关于设立法治话剧创研院及负责人任职的决定》。

  接着,李正忠名誉会长、杨世民常务理事长、刘宪国顾问共同为“法治话剧创研院”授牌,法治话剧创研院院长元轶接牌。

 

  梁文永教授做专题汇报

  法治话剧创研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梁文永教授在专题汇报中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宣传教育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法事业的伟大成就,是独具中国特色、可向国际输送经验的立法典范。只有党的领导、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真正有机统一的国家,只有党的利益、国家利益和人民的利益真正高度一致的国家,才会希望人民群众用法律武装自己,拿起法律武器来。这是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中国的本质。这个为人民服务的本质,决定了只有社会主义中国才会动用国家的力量,动用全社会的力量,让人民群众提高法律水平。从这个角度来讲,这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宣传教育法》便成为了一个标志性的事件。该法实施后,如何在法治宣传和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上比过去更好,比过去效果更强?如何拿出和过去不一样真正让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宣传教育的方式?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在此时提出以法治话剧这一文艺形式进行普法,正是积极响应中央的号召的强有力的重大举措。

  他鲜明地阐述了法治与话剧存在深刻的内在逻辑关联。他说,法律是一门解决纠纷、预防纠纷的学问。当整个人类社会进入到以“对话”而非暴力作为解决矛盾和纠纷的主要手段的阶段时,这个社会才叫做文明阶段,才叫做法治社会。“对话”是什么呢?就是话剧。一场精彩的法庭辩论,本质上就是一个很好的话剧。所以,对话在矛盾纠纷解决和预防领域的作用越大,这个社会越文明。对话的重要性越强,这个社会的法治越兴盛。反过来说,话剧的元素在法治领域得到充分体现,就能够找到这种文艺形式的生命力。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法治领域只有充分尊重话剧的元素,才是真法治。不允许对话,只允许一个人说话,这样的方式是假法治。所以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提出法治话剧这样一个新概念,是有学理基础的。在这个基础上成立中国首个法治话剧的学术团队势在必然。因此他认为,“法治话剧”概念的提出,是社会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创新。

  他最后介绍了法治话剧创研院的“三个一百”实践计划:一是选择100所高校培育支持鼓励其办好法治话剧团。二是创作100部法治话剧剧本。要用话剧这种方式讲好中国法治故事,把中国的公检法司包括律师界、仲裁界的尤其是基层的生动鲜活的来自社会主义土壤的法治素材和法律故事变成法治话剧剧本。三是培养100名法治话剧编剧。要通过举办法治话剧编剧作家培训班,争取将法律专家培养为编剧作家。让法律人掌握编剧技巧,是实现法治话剧繁荣的重要路径。

  

  元轶教授介绍法治话剧论坛暨高校法治话剧展演筹备情况

  法治话剧创研院院长元轶教授详细介绍了首届法治话剧论坛暨高校法治话剧展演的具体筹备情况与规划。他说,该论坛与展演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宣传教育法》在11月1日正式施行为契机,计划于2025年12月1日至7日“宪法宣传周”期间,在高校场馆隆重举行。

  
  张凌霄书记发言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党委书记、主任张凌霄结合自身长期在央视担任普法嘉宾的经历,表达了对法治话剧价值的深刻认同。

  他回顾了《鼓楼那些事儿》、《立场》等优秀法治话剧作品,认为它们成功塑造了背包法官等深入人心的司法工作者形象,具有极强的代入感和普法效果。他表示,一定全力支持法治话剧事业的发展,京师律师事务所将在场地、人力等多方面给予支持,为用法治话剧来普法贡献力量。

  

  金颖主任发言

  

  张帅律师发言

 

  于之会团长发言

  与会者围绕法治话剧的历史、现状与发展前景分享了自己的真知灼见。

  北京声驰律师事务所创始人金颖主任表示能够有机会为法治话剧作贡献是难得的荣幸,将尽最大努力提供支持。

  北京声驰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张帅在发言中说,自己曾撰写多篇普法文章发表于《检察日报》及最高检官方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其所在律所有一批热爱文艺的同仁,并有参与法治题材短剧拍摄的实践经验,将全力支持法治话剧创研院的各项工作。

  中国政法大学艺术团团长于之会介绍其所率领的艺术团下属的话剧团,是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他表示将把法治文艺创作视为一项事业,肩负起法大学子应尽的责任。

  

  魏亚平副秘书长发言

  

  赵天娇副秘书长发言

  法治话剧创研院副秘书长魏亚平、赵天娇分别发言表示,一定努力为法治话剧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并希望通过法治话剧活动更有效地吸引学生参与,借助法治话剧作品向社会普及法律知识,真正贯彻落实好《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宣传教育法》。

  

  滕刚副会长发言

  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滕刚重点围绕法治话剧的成果应用与推广路径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强调优秀普法作品的成果应用至关重要,法治话剧的核心优势在于其现场参与性和互动性。法治话剧的未来推广,应跨越高校舞台,积极走进社区,利用社区现有的良好设施,通过专家艺术家团队现场点评、邀请观众参与角色扮演等方式,实现深度普法。

  他建议,法治话剧要借鉴商业化表达的成功经验,探索与文旅项目结合,引入多种互动模式,增强吸引力。在传播层面,他主张对精彩内容进行切片化处理,通过抖音等线上平台进行二次传播,形成线上线下联动,实现最大化普法效果。

 

  刘宪国顾问讲话

  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顾问刘宪国深刻阐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宣传教育法》的里程碑意义,这部法律明确规定了“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并首次将公民终身法治教育制度上升为法律要求。尤为重要的是,它强调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协同配合,根据不同群体特点开展法治宣传教育。这是我国首部法治宣传教育专门立法,将四十年的宝贵经验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为构建全民普法新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他说,高校是法治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高地。该法对青少年法治教育和校园法治文化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为高校开展富有创意的普法工作提供了明确指引。法治宣传教育需要改变“单向灌输”模式,通过艺术的感染力使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法治信仰。而法治话剧作为法治文化传播的生动载体,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它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能让法治精神通过生动故事“飞入寻常百姓家”;它寓教于乐润物无声,让法治教育更具温度;它联动社会形成合力,其创作演出过程本身就是一场生动的普法实践。

  他强调,高校法治话剧具有“行走的实践课”、“联通校内外的桥梁”和“融合创新的试验田”的独特价值,期待能产生一批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法治话剧精品,让法治信仰通过话剧艺术表达在更广阔的土地上生根发芽,为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中国贡献独特力量。

  

  杨世民常务理事长讲话

  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长杨世民在讲话中回顾自己几十年的人生奋斗历程里,始终恪守做一名严格的知法和守法者原则,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深感全民普法的重要性。他说,法治话剧是一种对大众非常有吸引力的普法方式,他非常高兴做法治话剧这一独特艺术的坚定支持者,积极协助法治话剧创研院的工作开展,全力助推法治话剧这一创新实践艺术取得扎实成效。

  

  李正忠名誉会长讲话

  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名誉会长李正忠首先代表中国社会主义文学会对法治话剧座谈会的召开和法治话剧创研院的成立表示祝贺!

  他结合自身长期的理论研究与观察指出,面对新时代对意识形态、文化艺术的新要求,必须坚持在创新中实现重构,继承和发扬一切优秀的文化传统与理论成果,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全盘西化的倾向。法治话剧就是一种创新重构,体现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意识和历史责任。

  他回顾了中国革命文艺史上话剧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强调法治话剧的创作,必须秉持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原则,肩负起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诠释和演绎真善美的历史逻辑的使命。他认为,一部优秀的法治话剧,其精妙的台词与严谨的逻辑演绎,就如同律师精彩的辩护词,是时代脉搏与人心向背的真实记录。

  他勉励法治话剧创研院一定要抓住“法治”这一主线,运用话剧的艺术魅力,娓娓道来,创作出能真正打动人心、反映时代精神的精品力作。

  

  易孟林常务副会长作会议总结

  易孟林常务副会长主持了研讨会并作会议总结。他说,本次研讨会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宣传教育法》具体行动体现。他结合自身几十年长期从事法治文艺出版的实践经验指出,法治内容与文艺形式相结合,所产生的巨大社会影响力与国家认可度是不可限量的,法治话剧事业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

  他强调,法治是话剧创作的源头活水与核心内容,话剧是法治传播的生动形式与有效载体,二者互为助力,相得益彰。基于此,他明确提出法治话剧创研院下一步工作的方向与生命线在于——“内容为王”。他说,法治话剧的创作,必须紧扣当下社会关切的法治热点,选取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典型案例,使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和感染力,避免脱离现实、不痛不痒的题材。他列举了巴尔扎克、大仲马等具有法学和法律实践背景的文学巨匠的成功先例,赞同举办以法律工作者为主要培训对象的“法治话剧创作培训班”,以此促进法治话剧创作人才队伍的壮大。

  最后,他要求法治话剧创研院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牢牢把握内容创作这一根本,确保所有作品紧扣普法宗旨,坚定信心,将法治话剧打造成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宣传教育法》、服务人民群众的核心阵地。

  会议在热烈的研讨中圆满结束。此次研讨会,大家统一了思想,明确了方向,凝聚了力量,无疑为法治话剧事业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摄影:谢育云、刘娜、易芳

  编辑:刘娜、易芳

本网概况 | 通知公告 | 投稿专区 | 人才招聘 | 对外联络 | 法律声明 | 人员查询 | 联系我们

中国法治文化网 zgfzwh.cslai.org 版权所有

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 主办 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承办

京ICP备13008251号-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1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