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岳麓论法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一脉相承!

时间:2024-12-10 来源:搜狐网 作者:张垚森

  在中国,岳麓书院名气非常大。

  经过上千年的发展,这所书院变成了今日的湖南大学。

  今天,高报专家库就和大家聊聊这件事。

  岳麓书院是中国历史上赫赫闻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南长沙湘江西岸的岳麓山脚下,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学府之一,其古代传统的书院建筑至今被完整保存,每一组院落、每一块石碑、每一枚砖瓦、每一支风荷,都闪烁着时光淬炼的人文精神。

  岳麓书院历经千年而弦歌不绝,学脉延绵。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由官府捐资兴建,正式创立岳麓书院。北宋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召见岳麓山长周式,御笔赐书“岳麓书院”四字门额。 嗣后,历经南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绪廿九年(公元1903年),岳麓书院与湖南省城大学堂合并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沿用书院旧址。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湖南高等学堂停办,未毕业的学生送到湖南公立高等工业学校和湖南高等师范学校继续学习。同年,湖南高等师范学校迁入湖南高等学堂旧址。

  1914年,湖南公立高等工业学校按教育部令,正名为湖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

  1917年,湖南高等师范学校奉教育部令停办。同年,湖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迁入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旧址,仍就岳麓书院基址扩建,并创辟实习工厂,从此麓山开始了工科教育建设。

  1917年5月,杨昌济与朱剑凡、易培基、杨树达、胡元倓、刘宗向等人联名呈文湖南省政府,倡议将湖南高等师范学校址改办省立湖南大学;9月,湖南省政府正式在岳麓书院半学斋设立湖南大学筹备处。

  1918年,杨昌济向湖南省政府的呈文改写成一篇题为《论湖南创设省立大学之必要》的文章,从振兴教育、培养人才、现实需要、传承历史、繁荣学术等方面更加系统、全面、充分地论述了筹办湖南大学的主张,并对未来湖大的发展规模、科目设置及经费投入提出了初步设想。

  1924年,湖南省议会议决设立省立湖南大学,指定岳麓书院为校址,以工、商、法三专门学校改组之。

  1926年2月1日,湖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湖南公立商业专门学校、湖南公立法政专门学校三校合并,定名湖南大学,为湖南省省立大学,校名匾额悬于岳麓书院大门,并以岳麓书院校舍为第一院。

  1927年,省立湖南大学更名为湖南工科大学;同年7月,湖南工科大学停办。

  1928年4月,湖南省政府决定恢复省立湖南大学。

  1937年7月7日,中华民国政府行政院正式批准省立湖南大学改为国立湖南大学,下设文、法、理、工、商五个学院,成为第十五所国立大学。

  1949年8月,湖南省解放后,湖南省立克强学院、湖南省立音乐专科学校、国立师范学院、私立民国大学归并到湖南大学,组成文艺、社会科学、教育、财经、自然科学、工程、农业等7个学院、25个系。

  1953年,全国高等学校进行院系调整,湖南大学撤销,在其址上以湖南大学土木系为基础、与武汉大学、南昌大学、广西大学等高校的土木、建筑专业一起组建成立中南土木建筑学院,同时由湖南大学文教院的中文系、外文系、教育系和社科院的历史系、自然科学院的数学、物理、化学等系组建成立湖南师范学院(今湖南师范大学),而湖南大学其他学科与专业也相继调出至其他高校。

  1958年5月,教育部会同城市建设部,将中南土木建筑学院下放,归湖南省领导;6月,在中南土木建筑学院的基础上,成立湖南工学院。

  1959年,湖南工学院恢复为湖南大学,增设文、理科,设十二个系,重新确定文、理、工综合性大学发展模式。

  1960年7月,湖南大学铁道建筑、桥梁与隧道、铁道运输三个系和部分公共课教研室分离出去,另辟校址成立长沙铁道学院(今中南大学)。

  1962年,湖南大学中文系、生物系并入湖南师范学院(今湖南师范大学)。

  1963年,成为部属重点高校,隶属于第一机械工业部;5月,湘潭电机学院五个专业并入湖南大学。

  1965年3月,上海机械学院及南京机械制造学校汽车专业师生及有关实验设备调入湖南大学。

  如今,学校占地面积24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4万平方米;设有研究生院和27个二级学院,开设74个本科专业;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0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5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6个;有教职工44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2293人,全日制在校学生36000余人,其中本科生20000余人,研究生16000余人;拥有藏书763.4万册。

  那么,这所学校的哪些学科比较好呢?

  那么,吉林考生多少分能进入这所学校呢?

  出品:高报专家库项目组

本网概况 | 通知公告 | 投稿专区 | 人才招聘 | 对外联络 | 法律声明 | 人员查询 | 联系我们

中国法治文化网 zgfzwh.cslai.org 版权所有

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 主办 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承办

京ICP备13008251号-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1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