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执法一线

 西安未央公安:“解忧杂货铺”里的“连心”密码与共治力量

时间:2025-08-06 来源:中国法治文化网 作者:李佳芳 王淼仙

  “王警官,我家楼上漏水的事儿,多亏你这‘解忧杂货铺’帮忙协调,终于解决了!”一大早,居民李阿姨就来到警务室,握着社区民警的手连连道谢。居民口中的“解忧杂货铺”,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店铺,而是未央公安以社区警务室为依托,整合多方资源打造的便民服务平台。这个特殊的“店铺”没有琳琅满目的商品,却能“售卖”安心与温暖;它不做金钱交易,却为群众“兑换”满意与和谐。未央公安在社区工作中,依托现有警务室和暖心警务会客厅创新打造的“解忧杂货铺”,也是“连心警务”理念的生动实践,更是最小共治单元发挥效能的前沿阵地。

 

  “解忧”新模式,“连心”零距离

  以往,群众有了问题,往往要在多个部门之间奔波,不仅耗费时间和精力,问题解决的效率也不尽如人意。未央公安敏锐地察觉到这一痛点,依托社区警务室,建立“解忧杂货铺”。在这里,社区民警变身为群众的专属“勤务员”,主动收集群众的诉求。

  谭家派出所社区民警王昱博介绍:“我们每天都会在社区巡逻,和居民聊天,把他们遇到的难题记下来,不管是邻里纠纷,还是生活琐事,都能在杂货铺里找到解决办法。”

  为了提升服务质量,“解忧杂货铺”整合了社区、物业、司法、志愿者、治安协理员等多方力量,形成“N+1”的服务模式,社区民警打破“坐堂办公”的传统模式,变“群众上门找”为“主动找上门”。民警们每天带着“民情记录本”在小区里转一转、和居民聊一聊,将收集到的矛盾纠纷、民生诉求、安全隐患等“烦心事”一一记下,分类梳理后,联合物业、社区、司法等力量“对症开方”。无论是邻里口角、噪音扰民,还是独居老人、小孩放学无人看管,只要群众有需求,“杂货铺”都能“接单”“派单”“回单”,对于居民反映的问题,能当场解决的当场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由民警牵头,联合相关部门共同商议解决方案,确保“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最小共治单元,激活治理“神经末梢”

  “以前觉得民警是处理大案要案的,家里这点‘鸡毛蒜皮’的小事不好意思麻烦他们。现在好了,‘解忧杂货铺’就在楼下,有事随时能找到人。”居民张女士说道。未央公安将“最小共治单元”理念融入“解忧杂货铺”的运作中,以社区为基础,将辖区划分为多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民警、辅警、社区工作人员、治安协理员等,形成紧密协作的治理团队。这些“最小共治单元”如同一个个“神经末梢”,深入到社区的每一个角落,及时感知并处理各类问题。

  在一老旧小区,长期存在停车难、环境卫生差等问题,居民意见很大。“解忧杂货铺”收到反馈后,所属网格的共治单元迅速行动。大明宫派出所社区民警高凡协调交警规范停车秩序,社区工作人员组织志愿者清理卫生死角,物业则加大对小区设施的维护力度。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区面貌焕然一新,居民的满意度大幅提升。

  此外,最小共治单元还在信息收集、隐患排查、治安防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定期开展联合巡查,及时发现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有效提升了社区的治理水平。


 

  暖心故事涌现,和谐氛围渐浓

  自最小共治单元运行以来,成功解决了无数群众的烦心事。在湖滨花园社区,两位邻居因楼道堆放杂物产生纠纷,矛盾逐渐升级。未央湖社区民警得知情况后,立即联合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组成调解小组,多次上门调解。最终,双方达成和解,楼道恢复畅通,邻里关系也重归和睦。

  7月初,一位老人独自在家突发疾病,家人却远在外地。网格员在日常走访中发现异常,迅速通知社区民警和社区工作人员。大家一边联系120急救,一边通过各种方式联系老人家属。由于救助及时,老人转危为安,家属感激不已。

 

  当好“勤务员”,绘就平安幸福画卷

  “群众的需求就是我们的工作方向,‘解忧杂货铺’就是要让群众感受到‘警察就在身边,安全就在眼前’。”未央公安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社区民警甘当服务群众的“勤务员”,用脚步丈量社区每一寸土地,用真心倾听每一位群众的声音,把警务工作做到了群众心坎上。

  如今,民警们忙碌的身影穿梭在街巷楼宇间。从护送学生安全放学的“护学岗”,到提醒居民锁好门窗的“安全提示”;从帮助走失老人找到家属,到排查整改消防隐患……一件件看似平凡的小事,串联起社区的平安与和谐,也让“连心警务”的种子在群众心中生根发芽。

  未央公安的“解忧杂货铺”已成为社区里的“暖心地标”,社区民警也成为居民心中最值得信赖的人。通过“连心警务”和“最小共治单元”的有机结合,不仅提升了社区警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更营造了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在未来,未央公安将继续深化创新,不断完善这一模式,为居民创造更加安全、和谐、美好的生活环境,让警徽在社区中闪耀出更加温暖的光芒。
 


编辑 李佳芳

本网概况 | 通知公告 | 投稿专区 | 人才招聘 | 对外联络 | 法律声明 | 人员查询 | 联系我们

中国法治文化网 zgfzwh.cslai.org 版权所有

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 主办 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承办

京ICP备13008251号-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1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