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1日凌晨23时许,泾渭派出所的接警电话突然响起,听筒里传来一位母亲焦灼的声音:“警察同志,我的孩子找不到了!她才12岁,今天和我吵了架,下午7点就跑出去了,现在到处都找不到……”电话那头的声音颤抖着,每一个字都浸满了焦虑与恐惧。
接警民警的心瞬间揪紧,未成年女孩深夜在外,每过一分钟就多一分危险。泾渭派出所立即启动未成年人走失应急处置机制,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就此展开。民警一边紧紧攥着笔,耐心引导家长平复情绪,细致记下关键信息——孩子身高1米5左右、戴眼镜、黑灰拼接短袖、黑色运动裤、黑色鞋子……一边迅速调配警力,迅速织起一张“搜救网”。
监控室里,民警双眼紧盯着屏幕,指尖在键盘上快速操作,逐帧回放周边道路的监控画面。从孩子离家的路口,到他转弯进入的小巷,再到消失在公交站的身影,每一个细节都不敢放过。街头巷尾,另一路民警打着手电筒,穿梭在漆黑的楼道、寂静的公园和空荡的市场,每一个可能藏身的角落都仔细查看,手电筒的光束在深夜里划出一道道焦急的弧线。同时,民警的手机屏幕不停闪烁,他们将寻人启事配上孩子的照片,转发到数十个社区微信群、朋友圈,一句“恳请大家帮忙留意,孩子深夜在外太危险”,让温暖的线索征集在夜色中传递。初秋的风带着凉意,时间一分一秒流逝,3个小时里,没人放弃,所有人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尽快找到孩子!”
凌晨2点,当一盏昏黄的路灯映入眼帘时,民警终于在某小区的长椅上看到了那个瘦小的身影——孩子低着头,双手抱着膝盖,肩膀微微颤抖。民警放缓脚步,轻轻走过去,没有大声呵斥,而是蹲下身,声音放得柔和:“孩子,这么晚了,你爸妈都快急疯了,我们带你回家好不好?”他们耐心倾听孩子的委屈,用手掌轻轻拍着他的后背安抚,一点点化解孩子心里的抵触。当孩子终于愿意抬起头,主动牵住民警的手时,夜色里仿佛多了一束温暖的光。
当民警牵着孩子出现在家门口时,母亲瞬间冲上前,一把将孩子搂进怀里,泪水夺眶而出:“谢谢你!谢谢你们把孩子平安带回来!这3个小时,我感觉天快塌了……”父亲也紧紧握着民警的手,反复说着感谢,掌心的温度里满是激动与安心。民警还不忘叮嘱家长:“孩子现在正是敏感的时候,有矛盾多跟她聊聊心,别让她再一个人扛着委屈。”
深夜的街道渐渐恢复宁静,但这场3小时的紧急寻救,却让一个家庭重获团圆。泾渭民警用脚步丈量责任,用耐心化解危机,用行动践行着“人民公安为人民”的承诺。未来,将继续做孩子们的“深夜守护者”,用温暖与坚守,为未成年人的成长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安全屏障。
编辑 李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