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无论是谁,都不能再施工!”10月1日上午,西安市蓝田县汤峪镇一家串串店门口,李某某攥着拳头堵在施工队前,新租客王某某急得满脸通红,房东赵某某在一旁气得直跺脚——这通带着火药味的报警电话,打破了汤峪派出所国庆假期的宁静。
 

一顿吵出来的警情:租房纠纷牵出“三方死结”
“民警同志,她太不讲理了!”接警赶到的民警宋剑刚下车,王某某拉着他往店里走。原来,这间串串店曾是李某某的“心血”,半年前因经营惨淡拖欠房租,房东赵某某按合同收回房屋,转租给想开店的王某某,还帮着完成了店铺交接。
可李某某不乐意了:“我店里的冰柜、桌椅还没搬,她凭啥转租?”国庆当天,看着工人进场装修,她忍不住上门阻拦,从口角争执到堵门不让施工,王某某无奈之下只能报警。
“第一次调解,三方跟‘炮仗’似的,一点就炸。”宋剑回忆,李某某拍着桌子要“讨回公道”,赵某某翻出合同强调“违约在先”,王某某捂着胸口吐槽“刚接手就惹一身麻烦”。眼看越吵越凶,民警只能先安抚情绪,可李某某撂下一句“这事没完”,扭头就走——这“疙瘩”,没解开。
所长挂帅:四天三回合,把“死结”揉软了
“群众过节,我们过关!这纠纷再不解决,迟早出大事。”得知情况的汤峪派出所所长房继刚,当即把调解桌搬到了自己办公室。10月2日一早,他先“背靠背”找三方谈心:
对着红着眼眶的李某某,他递上一杯热茶:“我知道你经营难,但合同上写得明明白白,欠租超30天房东有权收房。你说说,店里的东西想怎么处理?”一句话戳中了李某某的软肋——她不是要闹事,是舍不得那些陪自己打拼的设备。
转头找赵某某,房继刚话锋一转:“收房合规,但没提前跟李某某商量物品处理,换谁都不舒服。”赵某某愣了愣,慢慢松了口:“其实我也不是逼她,就是怕租金要不回来。”
至于急得上火的王某某,房继刚拍着胸脯承诺:“你放心,我们一定帮你把这事理顺,不耽误你开业。”
可三方坐在一起时,又卡壳了。李某某要把设备全搬走,王某某觉得空店装修费太高;赵某某坚持要全额押金,李某某哭着说“一分钱都拿不出”。调解从上午9点僵到下午4点,房继刚没喊停,中途快速扒拉了两口饭,又接着帮他们算“情理账”:“李姐,设备搬回去占地方,不如折价转给王哥;赵阿姨,减免点押金,换个安心;王哥,花点钱收设备,省了装修时间,这不双赢?”
  10月3日,房继刚又拉来社区里威望高的治安协理员和法律顾问,对着法条一条条掰扯,拿着类似案例一点点分析。当听到“强行阻工可能涉嫌违法”时,李某某的肩膀垮了下来;当听说“减免部分押金能更快了结纠纷”时,赵某某也松了口。
 

一纸协议解千愁:国庆里的“枫桥温度”
10月4日,调解终于迎来转机。房继刚拿出早已拟好的方案:“李某某5日内搬完私人物品,王某某出6000元收设备,赵某某减免一半押金,三方互不追究。”
李某某看着方案,眼圈红了:“房所长,这四天辛苦你了,我之前太冲动了。”王某某赶紧接话:“是啊,要不是你们,我这店真开不起来。”赵某某也笑着说:“以后再租房,我肯定先把话说透。”
中午12点,三方在和解协议上签了字。李某某主动握了握王某某的手:“兄弟,之前对不起,祝你生意兴隆。”王某某笑着回握:“姐,以后常来吃串!”
看着三人笑着走出派出所,房继刚揉了揉发酸的肩膀——这四天,他没陪家人吃一顿团圆饭,却帮三个陌生人解开了“心头结”。“基层民警就是这样,群众的‘小事’,就是我们的‘大事’。”房继刚说。
这个国庆,蓝田公安的民警们东奔西走,把安心带给了辖区群众。他们用四天四夜的耐心,把“枫桥经验”的“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揉进了每一次谈心、每一次调解里,也筑牢了基层平安的“第一道防线”。
编辑 李佳芳